本文为微信公众号“华闻派”(ukwutuobang)
每到过年过节,你是不是都面临这样一个究极问题——到底要不要回家?
回家,将会面对父母催婚、长辈催娃,以及没眼力见儿的亲戚过来打听薪水、炫自己家的娃以及说话刺激你爸妈。
不回家,孤身一人留在北上广,还要被家里打来电话碎碎念,什么时候能?;丶铱纯?。
可能出乎你意料的是,中国父母盼着孩子常回家看看,英国父母盼着孩子少回家赖着。
圣诞节就要到了,有些英国父母已经开始在过节恐惧症发作中。
首先最让他们焦虑的,是给孩子买礼物。不管多大的孩子,不管他们是否还相信圣诞老人的存在,只要回来过节,做父母的就要为他们准备一份圣诞节礼物。
伦敦《地铁报》向1000名英国市民发放了调查问卷,结果是平均每个人要花费450镑用于购买圣诞礼物。如果10岁的孩子只要一个玩具熊或汽车模型就能满足的话,那么一个二三十岁的“孩子”恐怕没个Xbox或钱包不能开心吧…
节日过完就各回各家的孩子们还好,最令英国父母发愁的是那些已经成年却“常驻”父母家的孩子们。他们有个很可爱的代称,叫“成人宝宝”(Kidults)。
有这样一对英国父母,被孩子逼得,一到过节就抑郁。
已经迈入人生第五个十年的莎拉·朗和丈夫有三个出色到可算得上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儿女。
28岁的大儿子汤姆(Tom)从伦敦政经学院(LSE)经济系本科毕业后,又获得了欧洲政府与政治专业的硕士学位,现在做着一份咨询的高薪工作。
26岁的二儿子本(Ben),从伦敦艺术大学毕业,如今在艺术行业打拼。老三是女儿罗西(Rosie),杜伦大学自然科学专业毕业,现在在一所高中教数学。
为什么三个孩子名校毕业、身体健康,同时各自有薪资不错的工作,还要赖在家里“啃老”呢?
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赖在家里的,本来因为读大学,已经搬出去生活过,但慢慢地,孩子们都默默搬了回来。因为莎拉的家离地铁站很近,她又是一个很爱料理家事的妈妈。不用付租金,还有人管吃管住,听上去就很诱人。
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现在有340万英国年轻人正在和父母同住,有史以来最多。
房价提高,在学校里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,结婚年龄一拖再拖,都成为英国人开始啃老的原因。
英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从1997年到2016年这20年来,英国平均工资增长了68%,而房价则暴涨259%,房价收入比从3.6倍增长至7.6倍,伦敦的差距尤为明显。
这些啃老族里,男生的比例明显高过女生。20-34岁年龄段的男性有三分之一住父母家,而同一年龄段的女性仅有五分之一住父母家。
婚礼策划公司Bridebook过去40年来统计的数据显示,英国新婚夫妇的平均年龄比上世纪70年代整整大了8岁,从22.6岁到如今的30.8岁。其中,男性平均初次结婚年龄为32岁,女性为30岁。
不仅自己啃,有的子女还把父母的房子变成了自己的社交场所,而父母则成为了他们招待客人的免费大厨和免费服务生。莎拉的儿子就曾带一票朋友来家里吃晚饭,还骄傲地跟他们说:“我家是这个城市里最好的餐厅?!?/p>
与“成人宝宝”同住,做父母的也都积攒了一身与娃斗智斗勇的本领。
因为家里有一间空余的房间,孩子们总是特别“热心”地邀请刚认识的朋友来家里暂住。为了杜绝这种现象,莎拉机智地把空余房间变成了短租房,租给了来英国学英语的学生。
莎拉有一个更加激进的朋友,为了撵孩子们出去独立生活,他换了一份纽约的工作,干脆彻底离开英国。另外一对夫妇,趁着“成人宝宝”外出旅游的时候,把房子卖掉,搬到了酒店??!
莎拉自己说,有时候她也会自责,正是因为她把家里人照顾得太好了,导致他们过分依赖父母。
莎拉说,她那一代的英国人,做孩子的时候一到18岁就恨不得立刻卷铺盖离开家;做父母的时候又被鼓励要与孩子做朋友,不打不骂,也不给子女太多约束。
不过她说,成年子女住在家里也是有一丁点好处的,因为家里时常有人,不怕被贼偷。
在莎拉的心里,她也偷偷地享受着被孩子们依赖的感觉。家里“人丁兴旺”的氛围让她觉得自己似乎还没有老,过着年轻时的“群居生活”。一张张饥饿的嘴“嗷嗷待哺”,让她做饭更有动力。
前几天看一期国内相亲节目,男嘉宾问台上女生,“过年我不想回家,咱们能出去旅游么?”这个问题顿时激起了女生们的强烈反对,“过年怎么能不回家呢?家里的爸爸妈妈盼了多久才能盼到孩子回家?你这样想太不孝顺了。”
主持人接过话茬说:“现在的父母新潮着呢,一到节日就报团出去旅游,孩子回去还给他们添麻烦?!?/p>
所以说,节假日回不回家还是个究极问题……
![]() | 今日华闻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? ihuawen.com 2010-2015 |